菜单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 正文

为何这四类孕妈最易被“致命血栓”盯上?咋预防?

作者:吴志丹 2025-05-26 14:31:30 来源:产科 浏览次数:

  血栓性疾病?危险!

17.jpg

  新生命的降临本应是充满喜悦与希望的时刻,然而,在产科领域,有一种“致命”并发症尤为值得警惕——血栓性疾病

  它悄无声息地威胁着孕产妇的健康,一旦发作,后果不堪设想。了解产科血栓的发病机制、相关因素,并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保障母婴安全至关重要。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揭开妊娠期血栓的神秘面纱。【妇幼健康科普】

  一 妊娠期血栓发病机制

  孕期女性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这些变化为血栓形成埋下了隐患。从血液成分来看,孕期凝血因子增加,如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Ⅶ、Ⅷ等,而抗凝物质如抗凝血酶Ⅲ水平相对下降,使得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种高凝状态是机体为了防止分娩时大量出血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在血流动力学方面,增大的子宫压迫盆腔静脉,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血流速度减慢。同时,孕期活动量相对减少,也不利于血液循环。血流缓慢使得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容易在血管壁沉积,进而形成血栓。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环节。分娩过程中,血管内皮可能因机械性损伤而暴露内皮下组织,激活凝血系统,启动血栓形成的过程。

  二 血栓有什么危害?

  血栓形成后,会阻碍血液在血管中的正常流动,从而造成以下危害:

  1.常出现下肢疼痛甚至行走困难

  如果血栓发生在下肢静脉,最常见的症状是腿部肿胀,通常是一侧腿部比另一侧明显增粗,可能伴有疼痛,尤其在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加剧。皮肤可能会发红、发热,还可能出现浅静脉扩张。

  2.严重时导致致命的肺栓塞

  更为严重的是,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随着血液循环流向肺部,引起肺栓塞。若发生肺栓塞,患者会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急促,胸痛等症状,可伴有咳嗽、咳血,严重时可危及孕产妇生命安全!

  3.影响子宫-胎盘循环

  血栓还可能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比如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

  三 四大高危雷区:这些孕妇要格外警惕

(一)高龄

年龄超过35岁的高龄产妇,身体机能下降,血管弹性减弱,血液黏稠度相对较高,更易发生血栓。而且高龄产妇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二)肥胖

肥胖的孕产妇体内脂肪堆积,不仅会影响血液循环,还可能导致代谢紊乱,使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促使血栓形成。

(三)多胎妊娠

多胎妊娠时,孕妇的血容量增加更为明显,心脏负担加重,同时子宫对血管的压迫更严重,这些因素都增加了血栓发生的可能性。

(四)剖宫产

剖宫产手术会对血管造成直接损伤,术后产妇因伤口疼痛,活动受限,进一步减缓了血流速度,使得剖宫产产妇发生血栓的风险显著高于顺产产妇。

四 如何预防血栓?

(一)一般预防

孕期应保持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促进血液循环。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安全,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应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二)物理预防

使用医用弹力袜是常见的物理预防方法。弹力袜通过对下肢不同部位施加不同压力,促进静脉回流,减轻下肢水肿,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在休息或睡眠时,可适当抬高下肢,高于心脏水平,也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

(三)药物预防

对于血栓风险较高的孕妇,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使用药物预防,如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可以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预防血栓形成,且对胎儿影响较小。但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密切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

产科血栓的防治需要医护人员、孕妇及其家属共同关注。孕妇在孕期应积极配合产检,了解自身身体状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一旦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呼吸困难等疑似血栓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保障母婴健康。

下一篇: 发缝越变越宽?拯救女性头顶危机的科学指南

相关疾病

相关科室

  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产科是顺义区产科并发症转会诊中心,承担着顺义地区近75%的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及分娩任务。承担顺义地区近50%高危孕产妇的接诊工作,年门诊量最高达201820人次,年分娩量最高达8490人次。科室分为产科病区及产房,共有床位57张。科室有医护人员115人,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39人。提供产前保健、高危妊娠监测、孕期营养咨询、优生优育咨询、无痛分娩、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咨询等多项服务。与新生儿科密切合作,为早产儿、高危儿监护提供便利条件。我科具有危重孕产妇抢救、孕产期并发症相关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