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藏为什么?在藏做什么? 他来尼木县人民医院仨月了
时光荏苒,已是深秋时节,来到尼木县人民医院工作已经三个月了。今年7月,我荣幸地成为第九批第二期"组团式"医疗援藏队伍中的一员,就任于尼木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开起为期一年的医疗援藏工作。作为一名医生,我深刻明白这一年援藏的意义,不仅仅是为尼木县人民提高医疗质量,更是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出力。同时身为一名麻醉医生,应尽自己最大努力保证每一位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让大家都能平安健康地出院。
刚来到海拔高、低压低氧、生活环境艰苦,工作条件相比内地落后的尼木县,稍有不适,但自身也要克服一切困难,深入一线,服务好人民群众,做好人民健康的守护者,用自己所知所学,治愈尼木县人民的病痛。经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我已经与尼木县人民医院的同事们结下了深厚的“京藏友谊”。
1. 言传身教“传帮带”,“手把手”传授医疗技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尽快提高尼木县医院麻醉科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我毫无保留的将本院的临床工作技术技巧及各类手术麻醉的相关注意要点传授出去。有病人时,会结合该病人的病历,讲解此疾病的病理生理,疾病对麻醉的影响,将其中包含基本理论知识和麻醉相关操作和术中发生的和潜在未发生的危险都一一讲解,并告知预防和处理方法。如果没有病人,通过PPT授课形式,从术前访视、麻醉前准备、麻醉选择和术后随访,再到各个手术科室相关疾病的麻醉注意要点进行详细讲解。以签约"一对一"带教形式,主要针对被带教的医生进行全面培训,把自己的理论技术经验带到这里,留在这里。
2. 完善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通过二级医院复审
对医院各个科室进行检查,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书写门诊病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病人随访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等进行全面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进一步提高。
3. 健康扶贫“一对一”,送医上门暖民心
在援藏的三个月里,多次下乡巡诊,每次长途跋涉深入农牧区进行健康教育、体格检查和疑难病会诊。对乡镇基层卫生人员进行心肺复苏培训,传授医疗技术。每名援藏医生签约五户,作为他们的家庭医生,定期到家庭问诊,做健康指导;每人有一户“一对一”扶贫家庭,定期家庭生活慰问和健康指导,切实做到为扶贫家庭解难题的“贴心人”,此举受到当地人民的认可。
4.提升家庭健康意识 守护木尼儿童健康
体检期间发现,尼木县很多家庭健康意识差,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够重视。在一次体检中,遇一持续右下腹痛七天的男孩从未去过医院做系统检查,甚至连父母都不知道孩子的病情;还有个孩子皮肤及巩膜黄染,疑似肝病;最让我心痛的是,有一因左眼外伤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而导致失明的孩子;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不能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导致一些孩子的身体出现不可逆的伤害。尼木县医院的这次体检意义重大,作为一名医生,我也将自己所学发挥其中,希望可以通过我的帮助挽救一个孩子,拯救一个家庭。
5.学习急救知识 提高救护技能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心跳停止强调黄金4分钟,通常在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有32%的希望能救活;4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能存活下来的机会将会很小,所以时间就是生命。我分别在各乡卫生院、尼木消防大队进行心肺复苏等相关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了医务人员和消防人员的急救技能。我想如果人人掌握CPR,那么对于身边突发的为重病人,就多了一份存活的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我将心肺复苏培训作为重点,会一直在尼木县进行下去。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困难常有,但通过每一位援藏医生的努力, 照样可以为西藏人民铸就起一座守护健康的防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