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护全周期 共“疗”新进展:顺义区开展静疗质量提升手拉手活动

为持续提升顺义区静脉治疗专科技术水平,推动静脉治疗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10月30日下午,由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护理部主办的“静”护全周期,共“疗”新进展--顺义区静疗质量提升手拉手活动成功召开。本次活动邀请到北京护理学会静疗专业委员会及北京市静疗领域资深专家授课,顺义区各级医疗机构静疗护士百余人参加。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护理部主任刘海蓉主持开幕式。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副院长陈晖致欢迎辞,向北京护理学会李春燕秘书长、静疗专家及护理同仁致以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陈晖指出,静疗是连接医护与患者的生命桥梁,技术精准与人文关怀缺一不可,提升静疗质量是守护患者安全、传递医学温度的关键行动。此次举办“手拉手”活动意义非凡,旨在搭建学习、交流、协作三大平台,促进区域内静疗质量提升。


北京护理学会秘书长李春燕在致辞中表示,今天的手拉手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的交流,更是响应学会的号召、践行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护理同质化的重要举措。

北京世纪坛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顾怡蓉以“精准防控,守护穿刺关口”为主题,围绕导管相关性皮肤损伤的规范化管理与实践等内容开展详细阐述,通过拆解标准化操作流程,破解临床“经验化”困境,为护理人员提供可落地的技术指南。同时以患者安全为核心,结合案例讲解精准防控方法,践行“有温度的照护”,为护理人员提供统一“技术标尺”,助力区域静疗和护理同质化,以专业赋能筑牢静脉治疗的“皮肤安全防线”。

医科院肿瘤医院护士长张淑香以“化疗患者血管通路的选择”为主题,围绕化疗药物刺激性强、治疗周期长,血管通路选择不当易引起静脉炎、药物外渗等严重风险内容开展介绍,课程结合肿瘤患者个体差异,系统讲解通路类型的适配场景与选择标准,为护理人员提供“个性化决策指南”,避免“一刀切”式选择误区。通过科学选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将专业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实践方案,为“静护全周期”中肿瘤患者的治疗安全筑牢关键一环。

互动研讨环节,由多位静疗领域专家联合主导,以静疗工作中典型案例为核心载体,深度解析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导管继发性易位、PICC血栓处理等关键问题,在互动交流中碰撞出一个个临床实践的关键点,既是对静疗领域“新进展”的共同探寻,更以“手拉手”的协作模式汇聚共识,为实现“全区域、全周期”的静疗质量把控提供实践支撑。

“静”护之路漫漫,唯有笃行不怠。这场以“专业”为核心、以“协作”为纽带的交流盛会,通过现场授课、案例研讨与互动交流,不仅让“全周期覆盖、无缝隙管控”的静疗质量理念植入区域护理实践认知,更推动区域联动、共促成长的“手拉手”协作机制从共识转化为可落地的实践路径。

下一篇: 炎症、外伤后黑色素沉淀如何去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