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 正文

宝宝高烧后突然起疹子?别慌!这些防护措施请收藏!

作者:陈哲 2025-08-04 15:05:29 来源:儿科门诊 浏览次数:

  “宝宝连续高烧好几天,好不容易退烧了,身上又突然冒出大片红疹!”——这可能是很多家长都遇到过的惊魂时刻。

  别担心!这很可能是幼儿急疹在搞鬼。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它还有个名字叫“婴儿玫瑰疹”或“第六病”。【妇幼健康科普】

  虽然来势汹汹,但其实这个病是一只虚张声势的“纸老虎”。发烧时让人提心吊胆,宝宝退烧后,身上会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

  01 幼儿急疹的病因

  是一种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和7型引起的良性自限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但春秋季更为常见。感染通常发生在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时,病毒通过呼吸道或唾液传播进入体内。初次感染后,病毒在体内潜伏,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再次激活导致疾病复发。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

  02 识别要点

  高发人群:6个月至2岁婴幼儿,尤其6个月-1岁婴儿。

  【典型表现】

  ● 突发高热:持续3-5天,体温可高达39℃以上,但患儿一般状况较好。

  ● 热退疹出:体温骤降后,躯干、颈部、四肢出现玫瑰红色斑丘疹,面部及肘膝以下较少,部分患儿软腭可出现特征性红斑。1-2天内出疹,3-4天消退,无色素沉着或脱屑。

  ● 伴随症状:可能出现眼睑水肿、前囟隆起、咳嗽、腹泻,甚至高热惊厥(HHV-6病毒易侵犯神经系统,需警惕脑膜脑炎),部分患儿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03 护理措施

出疹前(发热期)护理

  ● 物理降温:补充水分或用32~34℃温水擦拭额头、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腘窝等血管密集处,避开腹部、前胸、足底等敏感区,若出现寒战立即停止。

  ● 药物退热:当宝宝烦躁、精神萎靡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悬液。

  ● 居家护理:避免去人多场所,穿衣适度,避免捂汗。

  ● 高热惊厥应急处理:让宝宝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误吸),解开衣物,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轻拉舌头防舌后坠(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造成呼吸不畅)。头部降温缓解脑水肿。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频繁呕吐或惊厥,立即就医。

出疹时护理

  ● 此时热已退,患儿精神状况好,皮疹可能使患儿不舒服,但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有瘙痒或皮肤有损害时,可局部外涂剂,皮疹部位不用水洗,尤其是勿用热水和肥皂水洗,以免刺激皮肤。

  ● 避免患儿搔抓,穿着适宜,不穿丝、毛织品等衣物,勤换衣服和尿布。

  ● 给患儿擦去身上的汗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 发热时唾液分泌减少,抵抗力差,易出现口腔感染,给患儿每次进食后要服适量温开水清洁口腔。

  04 幼儿急疹的预防

  目前还没有预防幼儿急疹的疫苗,家长可通过以下防护措施降低孩子感染的风险。

  1. 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擦洗婴幼儿的玩具。在生活中,要注意孩子的营养均衡、足量饮水、充分睡眠,提高免疫力。

  2. 避免幼儿与该病确诊患儿接触,做好个人防护。

  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可以有效降低病毒浓度,减少感染概率。

  4. 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和抗体,可以帮助孩子抵抗病毒和细菌的侵袭,降低幼儿急疹的感染风险。

  5. 幼儿有扁桃体炎、发热伴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呕吐、腹泻等消化道感染症状时,及时就医。

  6. 对于刚接种过其他疫苗的小儿,家长应多注意患儿的不良反应,若有疑似本病的高热不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幼儿急疹为自限性疾病,多数可自愈,以退热、补液、休息为主,但需警惕高热惊厥等并发症。若宝宝出现发热伴皮疹,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病情或过度恐慌。

上一篇: 寻常痤疮:全面了解这一“青春烦恼”

下一篇: 想打生长激素,脊柱筛查亮“红灯”?别慌,科学管理有办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