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管理年”家长如何科学管理孩子体重?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朋友说,“孩子胖点可爱,长大自然就瘦了”。其实很大一部分儿童肥胖不会“自动”消失,反而容易延续到成年,早期干预效果更好。还有人认为:孩子正在长身体,要多吃,不能“饿着”。其实“多吃”不等于“吃好”。过度喂养和不健康饮食才是问题,保证营养均衡比单纯追求“量”更重要。
2025年被定为“体重管理年”,国家卫健委联合多部门发布《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明确将儿童青少年作为重点干预群体。家长作为孩子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科学管理孩子体重:
吃、动平衡是管理与维持健康体重的关键
1 合理膳食
每天的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鱼禽肉蛋奶类、大豆坚果类。每天应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增加粗粮、杂粮和全谷类食物,粗细搭配,平衡膳食。奶量标准为学龄前350~500ml/天,学龄期≥300ml/天。建议儿童饮食以小份多样为主,合理膳食结构,粗细搭配。蔬菜水果需挑选应季新鲜的。最好选取富含β-胡萝卜素的深色蔬果为宜,比如深绿色、红色、橘红色和紫红色蔬果,如菠菜、空心菜、油菜、西兰花、韭菜等。尽量不要将水果榨汁,否则会破坏水果的膳食纤维丧失其营养价值。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约120~200g。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g,蛋类300~350g,畜禽肉300~500g。无论儿童及成人都应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少吃高盐及油炸食品。
同时,应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和饮食行为非常重要。三餐定时定量,合理加餐,限制甜食、饮料等摄入。进餐时保持专注,尽量在进餐时不看电视、手机等,进餐时间应保持早餐约20分钟,午餐或晚餐约30分钟,进餐时细嚼慢咽,进食速度不宜过快。
2 适当运动
坚持日常身体活动非常重要,学龄前儿童每天保证3小时身体活动,至少2小时户外活动。学龄儿童每天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每周至少3天强化肌肉力量和(或)骨健康的高强度运动。家长可以通过进行亲子球类运动、骑自行车、游泳、快走、慢跑、舞蹈等多种运动形式培养儿童运动兴趣,将运动变为一种生活习惯。
近些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由1982年的0.2%,上升到2020年的7.9%。需要注意的是41%-80%的儿童肥胖问题会带到成年,直接影响孩子的长远健康。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在管理体重的同时需要兼顾身心发育。当孩子出现肥胖或超重的时候,尤其是出现黑棘皮症、打鼾憋气、性发育异常等信号时,建议到专业门诊就诊。
随着肥胖儿童数量的增加,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儿科为方便广大家长及小朋友,特开设体重管理门诊,在这里儿科医生将为您的孩子进行专业的查体、诊断与科学的指导。同时近期儿科体重管理门诊将免费为肥胖的孩子进行FibroScan检查(即超声无创检测是否有脂肪肝)。我们将与儿科内分泌科、营养科、心理科等多学科联合协作,共同维护祖国未来花朵的身心健康!
为方便家长朋友,儿童体重管理门诊预约流程如下:打开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微信公众号或APP,进入预约挂号界面: